找到相关内容1337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阶级差别,进入到心与身、心与境和谐交融的安隐之地。  四、佛教和谐思想的最高精神——慈悲  (一)释名  作为佛性的觉者,诸佛菩萨由于了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理性,所以能够将凡夫自私而有限的...上讲,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无不同,所以说实相平等。  2、本体一如  本体一如的理论依据是佛性论。佛性,就是含藏于每个众生心地中的本觉真性。这真性,就是佛所的菩提的本来性质,因为它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,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
  • 华严宗思想源流

    宗门判教)来说,其所采取的立场是 教中含观,以此合一之教观法门来从事五教的区判,于各佛经之中判得华严所传乃是圆顿合一的观法。所谓华严圆顿教观,是自华严是如来于菩提树下初成大道顿悟 诸法圆融缘起无碍的...入的如来果地海印三昧一乘别教门,一则为众菩萨为未臻上 乘之众生所解释的缘起因分同教门。别教的意思即谓唯佛能够自,未证佛境者则不可言喻;同教的意思则是一般凡夫皆可依之修行以上求佛道,但到最后仍须进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184350.html
  • 论禅与诗

    的所谓“”、“现观”,是不借助于逻辑思维,也非名  言所可表达的认识。大珠慧海说:  得意者越于浮言,悟理者超于文字。法过言语文字,  何向数句之求?是以发菩提者,得意而忘言,悟理而遗  教,亦犹...,得我空。大乘佛教讲“六度”即“六波罗蜜”,即六种由生死此岸达到涅盘彼岸的菩萨行,禅定是其中的一项。修菩萨行者通过禅定,一方面对治各种妄念,一方面获得各种神通,从而分别阴、界,导以正观,“一观诸法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784356.html
  • 学《心经》用《心经》

    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心,看我们这一念心在想什么。文字般若也好,观照般若也好,所表达的含义,所要达到的目标,就是要从观照般若领悟到一切诸法的实相。实相,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。能够一切法的实相,这样的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686339.html
  • 禅坐的重要与方法(2)

    又随即分离——而造成了如同是固体的假象。佛陀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些粒子,而有相同的见解。然而,他不需要一间实验室去测试和证明,他的结论是靠自己得来的,他也因此而悟道。科学家们对这结论完全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587243.html
  • 大乘佛法简易解

    一切诸烦恼俱。”《圆觉经》云:“善男子!无上法王,有大陀罗尼门,名为圆觉。流出一切清净真如,菩提涅槃及波罗蜜。教授菩萨,一切如来本起因地,皆依圆照清净觉相,永断无明,方成佛道。”此乃佛祖就其之真如佛性境界,用语言方便以诏示众生,众生闻之,或茫然不知所云,或约略知其大意。然不可遂谓已明心见性也。闻之而能了解,谓之解悟,尚须自参自,亲见其境,始可谓为证悟,所与佛无异,故名“见性成佛”。譬如黄山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1988617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(2)

    一切诸烦恼俱。”此乃佛祖就其之真如佛性境界,用语言方便以诏示众生,众生闻之,或茫然不知所云,或约略知其大意,然不可遂谓已明心见性也,闻之而能了解,谓之解悟,尚须自参自,亲见其境,始可谓为证悟,所与佛无异,故名见性成佛,譬如黄山雁荡之景,天下之奇观也,然此景乃出之天然,非人力所创造,欲知此境,必须到亲见,诸佛祖师,不过先到此境,先见此境而已,吾人苟能笃信诸佛之所指示,勇猛修持,终必有贸到此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389259.html
  • 斯里兰卡佛教之我见

    永恒的、无差别的、无所不在的最高实体;而"我"来自于"梵",存在于"众生"的个体之中,它是永恒的,不生不灭的;当个体死亡后根据创世主的决定"上天"或"入地狱"。"我"根据婆罗门教修行,与"梵""合一...和"和尚政治"。笔者在前面提到介绍智严佛学院的一文中对此有所叙述。这场由智严佛学院长老们领导的所谓"和尚政治"运动,如大海的汹涌波涛迅猛地发展到兰卡全国各地,给西方的右翼势力以沉重的打击。1956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19205590021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7)

      这就是末后一愿‘现证不退愿’。如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‘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’,得圆满的心性。自性的体相、德用,他们皆能现前。末后一句是总结,“不能现证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”。‘不取正觉’一句是...的高低。修十善是升天。得阿罗汉,修行第一个因素是修‘四谛法’。辟支佛的因素是‘十二因缘’;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位。菩萨的第一个因是修‘六度’。   佛是什么?佛是‘清净平等’。所以,本经经题‘清净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1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5)

    度,每个人冷暖的感受不一样。佛法讲的境界,必需自己去体会,去。   ‘漏尽比丘’就是阿罗汉,见思烦恼断尽了。此地所讲的漏尽比丘,是不是小乘阿罗汉、辟支佛?决定不是。因为本经不是小乘,就要用大乘的...深一点的人,见思烦恼断了,就生方便有余土。功夫再深一等的人,能破一品无明,一分法身,就生实报庄严土。所以,西方世界四土、三辈、九品,要看你功夫的浅深。这是正定聚,决定证果。  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,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3.html